徐增平:穿越万里海疆,不辞艰难为国防
来源: | 作者:hke8e5f5 | 发布时间: 2020-05-05 | 3391 次浏览 | 分享到:
126年前的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在黄海全军覆没,数百名将士集体殉国,亿万国人的强国梦被砸得支离破碎。镇远舰被俘,它的主锚被运往日本冈山,而另一具铁锚,则和靖远舰的铁锚一同被陈列在东京上野公园。日本人还将镇远舰主炮弹头10枚,置于铁锚四周,弹头...

屏幕快照 2020-03-30 09.32.39.png

126年前的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在黄海全军覆没,数百名将士集体殉国,亿万国人的强国梦被砸得支离破碎。镇远舰被俘,它的主锚被运往日本冈山,而另一具铁锚,则和靖远舰的铁锚一同被陈列在东京上野公园。日本人还将镇远舰主炮弹头10枚,置于铁锚四周,弹头上又焊上锚链20寻,以环绕陈列场地,并立有海战碑志,向世人炫耀军威。此事传至国内,国人闻之,无不饮痛悲泣。这段屈辱史,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直到1947年,镇远舰、靖远舰的主锚等物品才被索回。

镇远舰铁锚如今陈列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它不仅记载着中华民族半个世纪的耻辱,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以及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历史见证。但人们知道,这只是一种象征,至今仍有北洋军舰遗物流落异国。有海无防才是最大的隐患。海军强则国强,海军弱则国弱,唯有大国盛世,唯有百年耕耘,孕育出一支真正强大的海军,中国人才可以真正地挺直脊梁眺望海洋。而拥有海军最强战舰航空母舰,始终是几代中国军人的梦想。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航母制造经验非常匮乏。另外,在“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的国际舆论环境中,受到国际特别是西方的压力,无法获得航母生产制造技术。中国想要拥有自己的航母,强化制海权,必须克服重重困难,突破国际社会的封锁。

屏幕快照 2020-03-30 09.27.15.png

浩荡长风,历史的烟云散去,今天的中国,已进入双航母时代。70年向海图强,从当年的渡江渔船,到今日的蓝海劈波斩浪的现代化舰队,中国人民海军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宏图伟业。当我们为人民海军强盛欢呼之时,不能忘记每一位为之“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的英雄,以及他们为国征战的传奇事迹。

“100多年前的甲午海战,就发生在我山东老家的家门口,当时号称亚洲最大的舰队北洋海军不堪一击。清政府曾请美国卸任的格兰特总统在访问日本时为中国调停关于琉球群岛归属的冲突,被日本断然拒绝。格兰特在给李鸿章的信中写道:‘你的要求固然合理,可你们大清国军力太弱……’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100年过去了,中国人还能让这样的悲剧重演吗?强军强国,我觉得这是一个军人起码的责任!”这是一位老兵的肺腑之言。他凭着一腔热情和无畏的勇气,为国之梦想一往无前。他就是推动航母建设的关键人物之一,辽宁号前身“瓦良格”号航母的买主徐增平。


千载难逢的机遇

1991年底,曾经辉煌一时的苏联轰然解体,在各加盟共和国引起了空前的混乱。苏联的大型舰船制造基地主要集中在乌克兰的尼古拉夫黑海造船厂,当时黑海造船厂里面有三条航母:第一艘航母“库兹涅佐夫”号完工率高达98%,被俄罗斯强行开回国内;第二条是“瓦良格”号,完工率在67.3%左右;第三条是“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完工率只有17%。

苏联解体后,卢布通胀率持续上升。国家独立之初很多地方急需用钱,乌克兰当局就直接抛弃了黑海造船厂,让他们自谋生路。“瓦良格”号航母像弃婴一样,被停放在尼古拉夫黑海造船厂的船台上,任其日晒雨淋,直至锈迹斑驳。乌克兰军方有些不甘心,便问时任黑海造船厂厂长马卡洛夫:“需要做些什么,才能让瓦良格号航母完工?”马卡洛夫眼闪泪花的回答道:“苏联、中央、军事委员会、九个国防工业部、600个相关专业、8000家配套厂家,还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能完成它,可这个国家已经不在了。”这是一位老工程师不甘祖国倾覆的呐喊。于是,为了苟延残喘般的活命,黑海造船厂走上了“贩舰为生”的道路。

屏幕快照 2020-03-30 09.27.35.png

黑海造船厂想卖“瓦良格”号航母的消息不胫而走。当时,既有实力又有需求的买主,只有中国海军。对于中国海军来说,“瓦良格”号航母的出现是千载良机。“瓦良格”号航母主体结构全部完工,剩下的设备可以很容易安装,如果能买得此艘航母,中国海军必会实力大增。虽然中乌关系很好,乌克兰肯定会把航母卖给我们。但却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我国正在积极发展对欧对美关系,以期望西方国家对华加大投资,拉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此外,中国正在积极申请加入世贸组织,美国支持与否至关重要。如果此时以官方的身份出面购买航母,肯定会让美国心生猜忌,进而破坏国家经济腾飞的大局。

可以说,购买“瓦良格”号航母从一开始就是个逆势而行的壮举伟业。在没有尚方宝剑、没有预算、没有个人好处,只有紧箍咒和高度风险的情况下,几个关键人物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以及高度的历史责任感、高瞻远瞩的目光和坚定的信念推动着事情的发展。自1982年刘华清就任海军司令以来,中国就开启了一条探索航母强国的道路。刘华清将军曾经在美国航母上踮脚看细节的照片至今令人倍感辛酸,那句“中国不造航母,我死不瞑目”的痛彻心扉的誓言,鞭策着每一个爱国人士的航母梦。

贺鹏飞将军的浓厚的航母梦同样已经融入血液。他和几位海军高级将领曾在1992年派代表团前往乌克兰考察“瓦良格”号航母,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任何结果。他们认为放弃“瓦良格”号航母,是中国海军的巨大损失,必须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到了1996年,贺鹏飞将军等不下去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决定用民间力量来购买。


保家卫国的责任

让商人以私人名义购回航母,这是一个曲线救国的办法。办法虽然有了,但人选却很棘手,参与航母竞标的人,必须心怀祖国,但明面上又不能是“自己人”,不然美国方面肯定不会相信这是简单的“商业活动”。这个时候,徐增平的身份就发挥了大用途。

1952年,徐增平出生于山东潍坊。1983年,在部队服役十多年的徐增平从广州军区退伍,开始了他的经商之道,主要经营电器、地毯和农副产品贸易。1988年,徐增平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持单程证抵达香港,成立了创律集团,在香港、内地和海外开拓事业,主要经营范围包括房地产投资、建筑设计、酒店投资、国际贸易、金融投资等。在香港的几年间,徐增平可谓顺风顺水,事业如日中天。

在香港回归前就全家移民到香港,又曾在中国军队服役十多年,具有非常强烈的爱国之心,徐增平无疑是购买航母的最佳人选。购买航母风险极大,在徐增平之前就已经有两位港商拒绝。但对于徐增平来说,“这是一个民族的责任,是一个军人保家卫国的责任。强国梦在每一个热血中国人的心中,当然更在我心中。这个梦就像一团火,无时无刻不在燃烧着我的意志和神经,让我无惧一切去奋斗拼搏,争取成功。”从此,徐增平的人生轨迹开始转变。

徐增平要以个人名义向一个国家购买航母,可能性几乎为零,尤其是要满足卖方乌克兰的四个苛刻的条件:首先,要提供由一流银行开出的资信证明,证明公司在银行有5000万美元以上的存款;其次,必须证明购买这艘航母不作军事用途;再次,这个商业项目要获得国家级批准;最后,还要获得目的港所在国家签发的进口许可证。

时不我待。徐增平兵分四路:第一路,马上派手下赴乌克兰进行初步接触;第二路,寻求多种可能,满足乌克兰方面提出的有进口许可证等方面的条件;第三路,利用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保证资信证明符合要求;第四路,在北京设立临时办事机构,沟通关系,搜集信息。徐增平通过各种关系,注册了澳门创律旅游娱乐有限公司,证明购买航母不作军事用途。1997年12月底,相关人士将澳门地区政府确认的项目批准证书、进口许可证正本交到了徐增平手中。1998年1月24日,农历除夕,资金全部到位,香港汇丰银行也开出了5000万美元的存款证明。此时,离乌克兰要求的最后期限只有一周时间了。大年初一,徐增平辞别潍坊老家的父母,动身赴基辅对接购买航母事宜。

徐增平启程前夕,贺鹏飞将军亲自到广州为他送行,临别前,将军紧紧抓住他的手说道:“这是中华民族唯一的机会,以前不会有人买给我们,以后也不会有。如果错过,我就连自己都不会原谅,为了国家,为了军队,我拜托先生,一定要把它(航母)买回来!”徐增平暗自发誓,此次乌克兰之行,必为海军、为军队、为国家,不顾一切,倾尽所有!


一波三折的商场争锋


1998年3月19日,徐增平以1800万美元的高价击退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竞拍方,成功竞购到“瓦良格”号航母。

夺得标单后,徐增平希望黑海造船厂做一条龙服务,提供瓦良格号的建造图纸。但乌克兰方面态度非常强硬,表示图纸涉及到军事机密,不能出售。徐增平同样丝毫不肯退步,要卖航母,就必须要带图纸,没得商量。谈判桌上,徐增平寸步不让。在当时,多方都在对乌克兰施加压力,以破坏创律公司竞标,并要求乌克兰保证“瓦良格”号航母彻底拆除所有武器装备和设施。

屏幕快照 2020-03-30 09.27.25.png

事实上,乌克兰军方并不想出售一个没有价值的空壳。通过几番斡旋,“瓦良格”号航母完整的舰体,尤其是四个油封的完好无损的巨型发动机都成功保住了。在私下谈判时,为了活跃气氛、增强友谊,徐增平把一个做工非常巧妙的木盒子交给乌方,并表示你要是三分钟时间能打开,我就服从你的决定。由于木盒设计巧妙,乌方花了十多分钟都没有打开。徐增平赢得了这个小小的“赌局”,虽是半开玩笑,但对方的态度开始松动。后来他们提出,如果要带走图纸,他们就把卖价从1800万美元提高到2000万美元。增加的200万美元对徐增平来讲不算小数,但徐增平当即就答应了。

图纸交接那天,乌克兰海关人员封固好车厢后,黑海造船厂全体工作人员整齐列队,庄严地向卡车致敬。徐增平看到,站在他身旁的船厂厂长马卡诺夫和总工程师的眼眶慢慢变红,涌出大颗大颗的泪珠。

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图纸运回来后,经过仔细查对,发现部分关键图纸缺失。徐增平多方了解得知,在他们到达船厂之前有人已经提前取走了这部分图纸。后来,徐增平再赴乌克兰说服船长,将船厂工艺室保存的另一套完整的图纸拿了回来。

正是因为有了全套航母图纸,中国改造“瓦良格”号航母才有据可依,不仅避免了极其麻烦的拆卸、测绘环节,省了大笔的钱,更重要的是为中国航母研制赢得了20年的时间,使得第一艘国产航母的设计制造有了一个高起点的蓝本。

继徐增平壮举之后,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被炸。清华北大海报栏张贴《中国船舶报》第11期头版头条《我们应该拥有航空母舰》一文,同时还有一封“倡议书”,呼吁国家尽快建造航空母舰,发展尖端武器,倡议大家为建设强大的国防捐款。《商都信息港》一位李姓退伍女兵以“兵妹子”的名义,呼吁全世界华人团结起来,捐款建一艘航母,提高我国的国防能力。《河南青年报》编辑部十九名工作人员捐款两千元,上海、杭州等地都有捐款活动,支持建造航母。成都的一家企业和四川大学摄影协会联合发起“建我航母,强我国防”的义卖义捐活动。

在民间的推动下,官方也作出了回应。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的孙来燕在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曾表示,中国将逐渐具备建造航空母舰的能力,有关部门将综合各方面因素,认真研究和考虑有关问题。中国终于正式开始了航母建设规划,而徐增平无疑在这一历史性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漫漫归国路


1999年7月,徐增平完成全部购买手续,雇佣拖船拖着“瓦良格”号航母回国。从乌克兰到中国大约15000海里,顺利的话,预计60天左右就能抵达。徐增平以为这是一条顺畅的回家之路。但仅仅3天后,就遇到了麻烦。“瓦良格”号航母在路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时,被土耳其以“危害航道安全”为由非法扣留。航母被扣期间,不仅每天需要给拖船公司支付8500美元的生活费,每个月还得向土耳其方面支付1.7万美元的停泊费。一周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香港各大企业损失惨痛,徐增平的创律集团也未能幸免。集团员工杨胜利后来回忆到,因为老板徐增平四处筹钱,公司又遇到金融危机,好几年都没发工资,最困难的时候公司只剩下三四个人。徐增平用了十几年光阴才在香港闯出一片天地,创律集团是他的毕生心血。但作为军人,他很清楚地明白一个道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内外交困的徐增平,不得不先后两次向乌克兰申请延期付款。而这付出的代价就是罚息。巨大的压力之下,原本一头黑发的徐增平在那段时间愁白了。徐增平知道仅凭他一名商人的力量与土耳其一个国家进行谈判比登天还难。作为一名中国公民,只有向自己的国家求助才可能取得成功。

屏幕快照 2020-03-30 09.28.06.png

经过一年多的谈判,在各方的斡旋和努力下,2001年8月25日,土耳其国家安全委员会终于作出决议,同意“瓦良格”号航母通过。2001年11月1日上午8时,晨雾散尽,这艘没有动力的庞然大物在11艘拖船拖行和12艘救难、消防船前呼后拥的护卫下,进入曲折狭长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下午2点30分,“瓦良格”号终于安全驶过海峡最后一个危险的弯角,顺利通过了这条狭窄的水道,进入宽广的马尔马拉海。船队继续在夜晚中航行,于11月2日早晨进入狭长但曲折较少的达达尼尔海峡,当天下午进入爱琴海。

谁也没有想到,刚刚摆脱了阻碍的“瓦良格”号航母又将迎来一场天灾的考验。11月3日,“瓦良格”号航母进入爱琴海,行驶到斯基罗斯岛附近的海域时,一场12级飓风裹挟着暴雨突袭而来,连接“瓦良格”号航母与拖船的拖缆扣相继被刮断,失去了缆绳的控制的庞然大物在海上横冲直撞。狂风暴雨中为了尽快固定好钢缆,一位希腊籍船员不幸以身殉职。经过全力救援,“瓦良格”号航母最终得到控制并成功脱险。风暴过后,“瓦良格”号重新踏上旅途,度过大西洋、绕过好望角、穿越印度洋。2002年3月3日,跨越15200海里,历经艰险的“瓦良格”号航母终于成功抵达大连港,结束了近三年的回家之路。

从2005年4月26日起,中国在大连造船厂对“瓦良格”号航母进行续建改造,以用于科研试验和军事训练。为了让锈迹斑斑的“瓦良格”号实现凤凰涅槃,具备海上“巨无霸”应有的风采和战斗力,无数国防科技工作者不仅付出了大量辛勤的汗水,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辽宁舰舰载机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一级飞行员张超先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2012年9月25日,我国“瓦良格”号航母改造完成,更名为辽宁号,正式交接入列开始服役。至此,中国海军近百年的航母梦终于实现。入列八年来,辽宁舰已由最初的训练舰一步步成为了具备强大能力的作战平台。未来,辽宁舰将继续承担大量的试验和训练任务,也必将为我国航母的后续研发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支撑,推动中国海军在“逐梦深海”的航程中劈波斩浪一往无前。辽宁舰的正式交接入列,标志着中国没有航母的历史从此结束。自此,中国海军在强军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辽宁舰入列不久,徐增平曾再次登上这艘航母的甲板,回想起十几年前在乌克兰谈判的日日夜夜,他百感交集。从1996年徐增平筹划购买“瓦良格”号航母到2012年辽宁号航空母舰惊艳亮相,时间过去了整整16年。在徐增平的办公室摆放着一艘辽宁号航母的模型,每当看到它,徐增平就仿佛见到了自己的老朋友。

屏幕快照 2020-03-30 09.27.43.png

2016年初,辽宁航与数艘驱护舰组成编队,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海区组织全要素、全流程整体训练,最大限度检验装备性能。201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在青岛及其附近海空域,举行了多国海军活动和海上阅兵。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32艘舰艇、39架战机,分别编为6个群、10个梯队,依次接受检阅。阅兵现场,“万吨大驱”101号导弹驱逐舰南昌舰及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让人心潮澎湃。这是辽宁舰从2018年8月按年度计划,进行例行性返厂维修改造后的首次受阅。

赤子暮年,壮心不已。事业重新走上正轨的徐增平,依旧不遗余力地为国家的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做贡献。2011年4月,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徐增平为清华大学物理学院慷慨捐款,用来和清华大学共建“清华创律科技研究中心”和“创律科学楼”。

航母梦虽已圆,功成身退的徐增平仍旧在思考着中国的国防建设和民族的未来。作为一名全国政协特邀委员,近年来,他多次提交关于国防建设和装备方面的提案,并得到中央的采纳。2016年,他提出了 《民营企业是获取海外关键技术的生力军》的提案,得到军队代表、委员的联署支持。

目前,军民融合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徐增平表示,他对中国军民融合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同时建议,迅速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战时军工体系,通过推进军民深度融合,保证有能力在战争到来之时,组织所有可能的力量投入军工生产,保障军队需要。他期待着,在此次军民融合的历史机遇中,中国也能够诞生类似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这样能够担当国家未来重大装备研制使命和任务的民营军工企业。

秉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怀揣着一颗勇敢无畏的心,徐增平战胜艰难险阻,穿越万里海域,将“瓦良格”号航母带回国门,为我国航母建设和发展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中华儿女,中华民族才能够创造出绵延不绝、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必然指日可待。